跳到主要内容

084

二、 十二門論

一卷,一萬多字。大藏第三十册(一五九—一六七)。龍樹菩薩造。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以十二門入於空義,故名十二門論。

此十二門論,是中觀論之提要。文甚簡切。

觀因緣門第一

萬法所因,似各有性;推而會之,實自無性。通達無滯,故謂之門。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重推無性之法,爲先有而生?爲先無而生?有無無生,以之爲門。

觀緣門第三

上推因,此推緣。四緣廣略,皆無有果,故以爲門。

觀相門第四

上三門推因緣無生,此推三相。三相既無,以之爲門。

觀有相無相門第五

此推三相之實,爲有相而相?爲無相而相?有無無相,故以爲門。

觀一異門第六

即推有相無相爲在一法?爲在異法?不一不異,以之爲門。

觀有無門第七

上推三相非相,此明四相亦非。生住爲有,變異爲無。同處不有,異處亦無。故以爲門。

觀性門第八

既知有無,又推其性:變異無常,從緣而有,則非性也。故以爲門。

觀因果門第九

無性之法既無,因果變異處推求,則無得理,故以爲門。

觀作者門第十

無因無果,則爲無作;四處既無,以之爲門。

觀三時門第十一

既推無作,必盡其因,故尋三時無作,而以爲門。

觀生門第十二

作爲有造,生爲有起。時中既無,誰爲生者?即以爲門。

——以上録各門題下之簡注。

註疏三種

①【 十二門論疏】

三卷(卍作六卷),五萬餘字。大藏第四十二册(一七一—二一二】】,卍續藏第七十三册(四二三—四六五)。隋· 沙門吉藏撰。

此十二門,有次第生起與别段生起之二門,兹依别段生起,列表如下:

觀因緣門約空門修道機
觀有果無果門
觀緣門
觀相門約無相門修道機
觀有相無相門
觀一異門
觀有無門
觀性門
觀因果門
觀作門約無作門修道機
觀三時門
觀生門

②【 十二門論宗致義記】

二卷,二萬餘字。大藏第四十二册(二一二—二三一),卍續藏第七十三册(四六六—四八五)。唐· 沙門法藏述。

釋論十門:教起所因,藏部所攝,顯教分齊,教所被機,能詮教體,所詮宗趣,造論時代,傳譯緣起,釋論題目,隨文解釋。

釋文爲二:標宗辨意,開宗解釋。

③【十二門論講録】

民國· 太虚大師講。見全書第十三册。

綱要有五:

一、 明一論之宗要 據天台宗所判,大分甚深空義,爲本論宗要之體。由般若導修六度萬行,趣萬德圓滿之果,爲本論宗要之宗。何以故?以因果之用,皆不離諸法實相之體故。若通達於實相之境,則必有般若之智依境而生;由般若智以爲先導,則六度萬行依而興起,萬德極果依之而圓成。故以十二門言教略解釋此大乘體用因果之義,則本論宗要之用也。雖曰略解,而於般若深旨能具足無缺少,以十二門言教光闡其義,固已廣通而周達矣。

二、 序全文之品節 十二門,可分三品:

㈠ 性空品:約通義言之,此十二門皆明空義,原無階位可别。若約别義而言,觀因緣至觀緣之三門,專明一切因緣法無實自體性、故空。以明性空爲明空義之本要故,而此三門則正明本要之義,故從勝以立名,標之以性空品。

㈡ 無相品:性空之理雖明,而幻有之相宛然;是此面見其空,而他面則見其有。有空皆相,故應次之以觀相。從觀相至觀因果等六門,皆觀相爲無相,故可標之爲無相品。

㈢ 無作品:已觀無相矣,所觀之境了不可得。然能觀之智猶未與之俱寂,則仍有功用、有希望、有造作,故應明智用之空而次以觀作者。觀作者至觀生之三門,專明作者之無,故標之爲無作品。

【案】 此三段全依嘉祥;録此以作嘉祥之解釋耳。

三、 辨宗論之異同 龍樹菩薩所造之大乘宗論,此爲最略,唯以申大乘正義,發無得正觀爲要旨。

四、 定長行之作者 龍樹菩薩所作。

五、 釋本論之名題 (略)

——十二門論註疏竟。

三、 百論

二卷,十品,一萬九千餘字。大藏第三十册(一六八—一八一)。提婆菩薩造。婆藪開士釋。姚秦· 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捨罪福品第一 破神品第二 破一品第三 破異品第四 破情品第五 破塵品第六 破因中有果品第七 破因中無果品第八 破常品第九 破空品第十

註疏一種

①【 百論疏】

三卷(或作九卷),七萬餘字。大藏第四十二册(二三二—三○九),卍續藏:卷上(一—三)卷下(七—九)在第七十三册(三六九—四二二),卷中(四—六)在第八十七册(九八—一二二)。隋· 沙門吉藏撰。

百論十品,疏釋分爲三章,列表如下:

申佛漸捨之教章捨罪福品
破邪皈正章明人空破神品
明法空破諸法無常見破一異見破一品
破異品
破情塵見破情品
破塵品
破有果無果見破因有果品
破因無果品
破諸法常見破常品
破空見章破空品

四、 廣百論本

一卷,八品,四千餘字。大藏第三十册(一八二—一八六)。聖天菩薩造。唐· 三藏法師玄奘譯。

破常品第一 破我品第二 破時品第三 破見品第四 破根境品第五 破邊執品第六 破有爲相品第七 教誡弟子品第八。

皆五言頌。

註疏一種

①【 大乘廣百論釋論】

十卷,八萬餘字。大藏第三十册(一八七—二五○)。聖天菩薩造。護法菩薩釋。唐· 玄奘三藏譯。

釋前廣百論本。

知津云:與成唯識論破我法二執處,相爲表裏。最宜詳閲。

五、 百字論

一卷,近三千字。大藏第三十册(二五○—二五二)。提婆菩薩造。元魏· 北印度三藏菩提流支譯。

破我見等一切諸法各有自相。

六、 提婆菩薩破楞伽經中外道小乘四宗論

一卷,一三四○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一五五)。元魏· 三藏菩提流支譯。

先列僧佉計一,毘世計異,尼犍子計俱,若提子計不俱,次一一破之。

七、 提婆菩薩釋楞伽經中外道小乘涅槃論

一卷,一二○五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一五六)。元魏· 三藏菩提流支譯。

先明所計涅槃,有二十種。如來爲遮是等邪見,故説涅槃因果正義。次列其名,一一問答示相。

八、 大丈夫論

二卷,二十九品,一萬餘字。大藏第三十册(二五六—二六七)。提婆菩薩造。北涼· 沙門釋道泰譯。

施勝品第一 施勝味品第二 施主體品第三 施主乞者增長品第四 勝解脱品第五 施主增長品第六 恭敬乞者品第七 施慳品第八 財物施品第九 捨一切品第十 捨陰受品第十一 捨身命品第十二 現悲品第十三 法施品第十四 發菩提心品第十五 功德勝品第十六 勝解脱品第十七 饒益他品第十八 勝施他苦品第十九 愛悲品第二十 覺悟儜丈夫品第二十一 大丈夫品第二十二 説悲品第二十三 施悲浄品第二十四 愛悲勝品第二十五 智悲解脱品第二十六 發願品第二十七 等同發願品第二十八 勝願品第二十九

全論廣説悲心行施相貌功德。

——以下録太虚大師“法性空慧學概論”總明提婆之著書。

提婆,譯天,或譯聖天,猶云:聖者提婆,則聖是尊稱。是龍樹大士之第一傳大弟子。三論在中國,龍樹、提婆二者並重。總觀中譯提婆菩薩所著書:百論原是頌文,羅什譯爲散文,論中夾注有“修妬路”之句,即爲本頌。婆藪開士釋,從僧肇大師之序文看來,婆藪,即天親也。有謂:非傳唯識之天親,因同名者甚多。廣百論釋,頌即原頌,釋是護法菩薩著。此二種,同是百論頌,因有二釋,分爲二本。

另有百字論,破外道小乘四宗論,破外道小乘涅槃論,不過是百論之支流耳。

除此之外,有大丈夫論,説菩薩如何廣行布施,捨内外諸財,精進修諸度。

考提婆論之傳譯我國者,根本論只有百論與大丈夫論二種,其餘皆是百論之支義。廣百論,窮般若智境;大丈夫論,滿菩提心行;則於修慧修福,皆已具足圓滿。故從前五論以修慧,後一論以修福,即堪爲悲智雙運之菩薩,成福慧兩足之世尊。

就百論説,乃破邪計執而明諸法空性,與中論宗旨一貫,亦即是申明中論義。亦可説:中論爲體,百論爲用。以中論義破外道一切邪執,所以百論亦是以中論爲基本。——以上録法性空慧學概論。

九、 壹輸盧迦論

一卷,一千餘字。大藏第三十册(二五三)。龍樹菩薩造。元魏· 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明一切法無常,自體空,自體空不離無常,非離諸行而有無常。

一○、 六十頌如理論

一卷,一一九六字。大藏第三十册(二五四)。龍樹菩薩造。宋· 西天譯經三藏施護譯。

明諸法離有無二邊,不可説有性、不可説無性等。

五言頌五十,七言頌七,共五十七頌。

一一、 大乘二十頌論

一卷,五一二字。大藏第三十册(二五六)。龍樹菩薩造。宋· 沙門施護譯。

略明第一義無生、隨轉而無性義。

五言頌二十,七言頌四,共二十四頌。

一二、 大乘破有論

一卷,五六○字。大藏第三十册(二五四)。龍樹菩薩造。宋· 沙門施護譯。

略説諸法無生,從分别起。

右四論,皆中論支分。而破有論,似爲二十頌釋論。其“以無心故亦無有法”等句,頗含唯識義。

一三、 十八空論

一卷,八千餘字。大藏第三十一册(八六一—八六六)。龍樹菩薩造。陳· 真諦三藏譯。

爲顯人法二無我,是一切法通相;今約諸法種類不同,開爲十八:内空,外空,内外空,大空,空空,真實空,有爲空,無爲空,畢竟空,無前後空,不捨離空,佛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無法空,有法空,無法有法空,不可得空。

太虚大師云:十八空論,内容有談菴摩羅識等唯識義者,殊不類龍猛之論。但爲真諦所譯,頗堪信。或世親以下論師所作,誤題爲龍樹造耳。

一四、 諍論

一卷,一一○九八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一三—二二)。龍樹菩薩造。元魏· 三藏毘目智仙共瞿曇流支,於興和三年(五四一),於鄴都金華寺譯。

先述外人難一切法無體,則語言亦無體,如何能遮一切法?次申正義:一切法因緣生;語言亦因緣生,同皆無體。如以幻人還遮幻。“若人信於空,彼人信一切;若人不信空,彼不信一切。”

太虚大師云:此論爲龍猛立論之方法論;前中論等,皆用此立論方法而立之言辯。此爲中論師特有之論式,與後清辨等用因明量式者不同。

一五、 方便心論

一卷,四品,七千餘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二三—二八)。元魏· 西域沙門吉迦夜譯。

大正藏缺造論者名。明藏等題龍樹菩薩造。太虚大師云:然傳因明論者,謂此係世親菩薩造。考内容亦以世親造爲當。

明造論品第一

此論分别有八種義:譬喻,隨所執,語善,言失,知因,應時語,似因非因,隨語難。

明負處品第二

辯正論品第三

相應品第四

問答相應有二十種。

一六、 菩提資糧論

六卷,三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五一七—五四一)。聖者龍樹本頌,比丘自在釋。隋· 沙門達摩笈多譯。

明般若波羅密爲菩提初資糧,布施波羅密爲第二資糧。次明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方便、願、力及智。次明慈悲喜捨及五悔勝行。勿於他菩薩起瞋心;勿謗所未解甚深經。善修菩薩三解脱門。應勤精進、持戒、習定,修三十七菩提分法。種三十二大人相業,及種種菩薩行等。

一七、 菩提心離相論

一卷,三千餘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五四一)。龍樹菩薩造。宋· 沙門施護譯。

由大悲爲體,達藴處界等諸相唯心所現,成就第一空義,則能以衆生爲所緣境,現種種相,説種種法,皆真實義。

太虚大師云:此論,宗密部經偈所造,爲漢文系、藏文系密宗均所重視之要論。

一八、 菩提心觀釋

一卷,一千多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五六二)。宋· 沙門法天譯。不載作者。

略釋菩提心非性非相,無生無滅,非覺非無覺等。太虚大師云:與菩提心離相論相近。

一九、 菩提行經

四卷,八品,一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五四三—五六一)。龍樹菩薩集頌。宋· 沙門天息災譯。

太虚大師云:此在藏譯,乃寂天菩薩造頌及釋之菩提行論;華譯題爲經集及係龍樹集頌,不知因何致誤如此?且考其内容,般若度頌頗多與唯識師争辯處;可決爲後期中觀師若寂天等造,非龍猛本。

讚菩提心品第一 菩提心施供養品第二 讚戒品第三 菩提心忍辱波羅密多品第四 精進波羅密多品第五 静慮般若波羅密多品第六 菩提心般若波羅密多品第七 菩提心向品第八

——皆是偈頌。

二○、 福蓋正行所集經

十二卷,三萬餘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一九—七四五)。龍樹菩薩集。宋· 沙門日稱等譯。

此爲採集經文組成,故不名論而名經(菩提行經亦然)。内容大抵爲勸世人行善修福之導俗書。

二一、 龍樹菩薩爲禪陀迦王説法要偈

一卷,三○九四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四五—七四七)。劉宋· 三藏求那跋摩譯。

七言偈。種種勸誡,令修學正法。

異譯二種

⑴【 勸發諸王要偈】

一卷,二七二○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四八—七五○)。劉宋· 天竺沙門僧伽跋摩譯。全五言偈。

⑵【 龍樹菩薩勸誡王頌】

一卷,二八四九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五一—七五四)。唐· 義浄三藏譯。偈中,七言五言間雜。

太虚大師云:此三,爲一本三譯,以唐譯爲簡明。乃勸一親友國王信佛行善之長詩;亦近於從寶鬘論五品中離出之一品。

二二、 讚法界頌

一卷,一七四○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五四)。聖龍樹菩薩造。宋· 沙門施護譯。

二三、 廣大發願頌

一卷,五三二字。大藏第三十二册(七五六)。龍樹菩薩造。宋· 沙門施護譯。

二四、 十二禮—讚阿彌陀佛文

一卷,四六七字。卍續藏第二册(一九五)。題“十二禮”下小注云:“禪那崛多三藏别譯龍樹菩薩讚禮阿彌陀佛文”。末注云:此十二禮文,出在迦才浄土論,今刻依之。又、往生禮讚中夜偈,亦用此文。

太虚大師法性空慧學概論中云:華譯龍樹菩薩所著書,以類别之,可分爲:宗論、釋經、集經、頌讚部。宗論,即:中論、十二門論、壹輸盧迦論等十一部。釋經:大智度論、十住婆沙二部。集經:菩提行、福蓋正行二部。頌讚:爲禪陀迦王説法要偈、讚法界頌、廣大發願頌、十二禮四種。

此四部門中,除去其可疑者及重譯者,計宗論十:前七,是研究之空性,而第八是立論之方法,第九第十明成滿菩提之資糧或方便。故可云:前八爲般若,而後二爲方便;般若、方便和合,而大乘解行備。

【案】 宗論有十一部,釋摩訶衍論,大師斷爲“僞書”,是爲“除去可疑”者。十八空論,認爲非龍樹作,亦應除去。因此,宗論實九部耳。中論至破有論之六部,是研究空性者。今云七,或將藏文所傳之“七十空性論”亦算在内乎?然此云華譯;七十論,華譯所無,應不算在内方爲合理。七部,應是六部。諍論,是立論方法。菩提資糧論、心觀釋,明菩提資糧之方便。則前七爲般若,後二爲方便耳。

計釋經二:智度詳法相,而十住弘浄土。設能將智度所辨法相整理而條貫之,未嘗不可成爲摩訶般若對法藏也。計集經一(福蓋正行),可爲菩薩涉俗利世之敷化。計頌讚四:一爲政治領袖所當吟味,三爲大乘行者或浄土行者應常涵詠。合計之,得十七種(案:宗論九,釋經二,集經一,頌讚四,計十六耳),以編成一龍猛菩薩叢書,足爲持大乘真俗二諦法門矣。

龍樹諸論,顯以究明空性之論爲宗本;而最要者,則爲中論。以十二門論爲中論之簡略;而其餘壹輸盧迦等,不過中論之支分。故龍樹學,可代表法性空慧學;而中論又可代表龍樹學也。

——以上録法性空慧學概論。

二五、 大乘掌珍論

二卷,一萬四千餘字。大藏第三十册(二六八—二七八)。清辨菩薩造。唐· 三藏法師玄奘譯。

廣釋“真性有爲空,如幻緣生故,無爲無有實,不起似空華”義;破諸異執,顯其勝義。

——卍續藏第八十七册有“掌珍論疏”,僅存下卷,且字多脱缺,亦不詳著者爲誰。

二六、 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論

一卷。大藏第二十五册(九一二——九一四)。大域龍菩薩造。宋· 沙門施護等譯。

五言頌,有五十六。

二七、 佛母般若波羅密多圓集要義譯論

四卷。大藏第二十五册(九○○—九一二)。宋· 沙門施護譯。三寶尊菩薩釋前論。

右二部,大藏收於釋經論,但今藏中並無此經,故附於此。——以上大乘論藏中觀部竟。